第八章 天麻田间管理
1、覆盖免耕:天麻栽种完毕,在畦上面用树叶和草覆盖,保温保湿,防冻和抑制杂草生长,防止土壤板结,有利土壤透气。
2、防旱:及时浇水保湿,防止干旱。
3、防涝:开好排水沟,防止积水,特别是雨季注意排水防涝
4、注意安全:专人看管,护林防火、防盗、防践踏。
第九章 天麻病虫害防治
一、病害防治
天麻的主要病害有霉菌(杂菌)感染,块茎腐烂性病。
1、霉菌(杂菌)
①症状:主要在蜜环菌材和天麻块茎上发生。在菌材或天麻表面呈片状或点状分布,部分发粘并有霉菌味,菌丝白色或其他颜色。影响蜜环菌生长,破坏了天麻的营养供给。
②病原:有木霉、根霉、青霉、黄霉、绿霉、毛霉等。
③发病规律:霉菌(杂菌)栖居土壤等环境中,易感菌材和天麻块茎。
④防治方法
◆杂菌喜腐生生活,应选用新鲜木材培养菌材,尽可能缩短培养时间。
◆种天麻的培养土要填实,不留空隙,保持适宜温度、湿度,可减少霉菌发生。
◆加大蜜环菌用量,形成蜜环菌生长优势,抑制杂菌生长。
◆小畦种植,有利蜜环菌和天麻生长,如感染霉菌损失较小。
2、块茎腐烂病
①症状:主要为害天麻块茎。染病块茎皮部萎黄、中心腐烂、有异臭。有的块茎内充满了黄白色或棕红色的蜜环菌索。染病块茎有的呈现紫褐色,有的手捏之后渗出白色浆状浓液。
②病原:黑腐病多为镰刀菌属一种真菌,褐腐病为葡萄孢菌属一种真菌。
③发病规律:天麻窖内湿度过高过低透气不良有利于病害发生而不利于天麻生长。
④防治方法:选地势较高,不积水,土壤疏松,透气性好的地方种植天麻,加强窖场管理,做好防旱、防涝,保持窖内湿度稳定,提供蜜环菌生长的最佳条件,以抑制杂菌生长,选择完整、无破伤、色鲜的初生块茎作种源,采挖和运输时不要碰伤和日晒,用干净、无杂菌的腐殖质土、树叶、锯屑等做培养料、并填满、填实、不留空隙。
二、虫害防治
天麻主要有蛴螬、蚧壳虫。
1、蛴螬(金龟子幼虫的总称)
①学名:铜绿金龟。
②为害征状:蛴螬在地下将天麻咬食成空洞,并在菌材上蛀洞越冬,毁坏菌材。
③发生规律:铜绿丽金龟1年发生1代,幼虫越冬。越冬幼虫3、4月份开始为害,5~6月份化蛹,成虫发生在5~8月,有趋光性,7~9月幼虫为害盛期,10月以3龄幼虫越冬。
④防治方法
◆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。
◆栽种天麻和天麻收获时,捕杀幼虫。
2、蚧壳虫
①学名:粉蚧。
②为害征状:粉蚧群集天麻块茎及菌材上,使天麻块茎生长停滞,瘦小。
③发生规律:粉蚧寄生于各种木本和草本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,因此,可由有粉蚧植物的根或树做的菌材在土中传染给天麻。
④防治方法:天麻生长在土中防治不便,可在天麻收获时进行捕杀,将严重危害的菌材烧毁。
第十章 天麻采收与初加工
一、采收
天麻在营养生长期,主要靠同化蜜环菌为营养,其碳水化合物在块茎内基本薄壁细胞中不断积累,从而块茎不断长大至化出花茎芽,进入生殖生长阶段,块茎细胞内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达到最高峰,此时是采收最佳时期。符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规定的“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”采挖。
二、初加工
采收后用清洁的水洗净泥土,按重量分级即一级重150克~300克,二级重100克,三级重50克。蒸制杀酶,按块茎分级分别蒸至透心,以水沸后计时,一级块茎蒸30分钟,二级块茎蒸25分钟,三级块茎蒸20分钟。先在温度60℃干燥,约7成干时,对块茎压扁整形,并做块茎内水分渗出处理即“回潮”,然后在温度50℃。烘干即成商品。
三、商品规格
天麻商品分为三等。
1、一等:块茎呈扁平长椭圆形,表面黄白色,半透明,质坚强,不易折断,断面较平,黄白色,味甘微辛。平均单体重38克以上,每千克26个以内,无空心、枯炕、虫蛀和霉变。
2、二等:块茎呈扁平长椭圆形,表面黄白色,半透明,质较硬,断面角质状,黄白色,味甘微辛。平均单体重22克以上,每千克46个以内,无空心、虫蛀和霉变。
3、三等:块茎呈长椭圆形,扁缩而弯曲,表面黄白或褐色,半透明,质较硬,断面角质状,黄白或棕色色。平均单体重11克以上,每千克90个以内。无霉变、虫蛀。
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