鹅的孵化技术

发布时间:2015-01-19 18:34:23   来源:互联网   标签:鹅的孵化技术
内容提要: 鹅的人工孵化逐步转为电器孵化,电孵比传统的摊床孵化优点更多,如温度均恒、干净卫生、管理方便等。缺点是设备投资稍大。如采用电器变温孵化,可以显著提高鹅蛋的孵化率,现将鹅的孵化技术介绍如下:

鹅的孵化技术

鹅的人工孵化逐步转为电器孵化,电孵比传统的摊床孵化优点更多,如温度均恒、干净卫生、管理方便等。缺点是设备投资稍大。如采用电器变温孵化,可以显著提高鹅蛋的孵化率,现将鹅的孵化技术介绍如下:

鹅的孵化技术

设备及入孵程序

变温孵化鹅,一般采用多个孵化机组合配套,采用全进全出制,分阶段设置不同环境进行孵化。可将整个孵化期分3个或4个阶段。

1、如果分为3个阶段,则分别为1~14天、15~28天、29~31天。温度分别为38℃、37.5℃、36.5℃。

2、如果分为4个阶段,则分别为:1~9天、10~18天、19~28天、29~31天。温度分别为38℃、37℃、37℃、36.5℃。

后者适合有一定规模的孵化厂,前三个时期在不同的孵化机内,设置不同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孵化,29~31天在出雏机内进行。这需要2~3台孵化机和1台出雏机。

鹅的孵化技术

鹅蛋的结构特点

鹅蛋的相对表面积较小、蛋壳厚、壳质坚硬,不易破碎,外壳膜也厚、气孔小、内壳膜坚韧,导致气孔封得很严,直接影响了气体交换、水分蒸发、热能传导和啄壳出雏。常规的孵化技术雏鹅不易破壳。

鹅的孵化技术

种蛋的选择和消毒

种蛋应来自健康优良的鹅群,合理的饲料营养也是影响种蛋质量的重要因素。此外,蛋重、蛋形、蛋壳品质,蛋的新鲜度、清洁度,以及适当的公母配比,都是选择鹅蛋的必要条件。种蛋产出后一般要经过2次消毒。第1次,在存放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(按1立方米容积30毫升福尔马林、15克高锰钾熏蒸消毒20~30分钟)。第2次,在入孵时浸泡消毒可一并洗去蛋面污物(可以用0.1%新洁尔灭或0.03%~0.05%高锰酸钾水泡2~3分钟,洗净沥干后入孵)。

鹅的孵化技术

种蛋的保存和放置

保存种蛋的适宜温度为10~15℃。适宜时间以1周内为好,最多不超15天,超过15天种蛋的孵化率明显下降。适宜湿度为75%左右。保存时间超过1周者,每天可进行1~2次翻蛋,改变角度即可。如把种蛋箱一侧垫高,下一次翻蛋把另一侧垫高。种蛋库要清洁卫生,不能有阳光直射。

鹅的孵化技术

温湿度的控制

1、温度:由于鹅蛋具有外壳膜、蛋壳、气孔和内壳膜等特殊结构,孵化初期,种蛋受热慢,其含脂率相对较高,加上中后期产生大量的生理热,使散热发生困难。所以在孵化过程中,施温的原则是:入孵前期高、中期平、后期略低,出雏时稍高。应当注意的是:蛋温与机内气温是不同的,两者因胎龄、机器风力、外界气温的差异而有较大差别,电孵机测量的温度一般是机内气温,应注意监测胚蛋温度。温度的掌握因机型、气温、鹅蛋品种的不同而不同。

2、湿度:温度的原则是两头高、中间平。前期1~9天为65%~70%,中期10~18天为60%~65%,后期19~28天为65%~70%,出雏期29~31天为72%。前期,胚胎要形成大量的羊水和尿囊液,且机内温度较高,相对湿度应稍大些。中期,为排除羊水和尿囊液,湿度应稍低。后期,为防止绒毛与蛋壳粘连,相对湿度应增大到与前期相同。出雏期湿度应更大些,为72%,25天后可结合喷水来增加湿度。湿度不可过大,超过75%可造成通风不良,胚胎因气体交换差而引起酸中毒,导致胚胎窒息死亡。另一方面,出壳时湿度过大,机内细菌大量繁殖,雏鹅容易脐部感染而发生脐炎。

鹅的孵化技术

凉蛋和喷水

凉蛋和喷水是调整湿度的有效措施,对孵化率影响很大,在孵化前期,一般不凉蛋,中后期的蛋温常达39℃以上,由于蛋壳表面积相对小,气孔小,散热缓慢。若不及时散发过多的生理热,就影响发育或造成死胎。凉蛋可以加强胚胎的气体交换,排除蛋内的积热。孵化至17~19天时,打开箱盖,每天凉蛋一次,25天以后,生理热多,每天凉蛋3~4次。凉蛋的时间长短不等,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。当蛋温降至35℃时,继续孵化,喷水是提高鹅蛋孵化率的关键。喷水的功能有三点:

1、破坏壳上膜。

2、促进蛋壳和壳膜不断收缩和扩张,破坏它们的完整性,加大通透性,加快水分蒸发和蛋的正常失重,使气室容积变大和供氧充足。

3、导致蛋壳松脆。鹅蛋的外壳膜厚,蛋壳坚硬。前者影响气体交换和水分蒸发,后者造成啄壳困难。外壳膜的存在对孵化前期是有利的,对后期不利。要除掉它,就要对19天以后的胚蛋喷水(提早喷水对尿囊血管的合拢不利)。气温高时喷凉水,气温低时喷35℃的温水。每天喷1~4次,酌情掌握。将蛋喷湿,晾干后继续孵化。经过反复喷水,蛋壳中的碳酸钙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变成碳酸氢钙,坚硬的蛋壳变得松软了,雏鹅容易破壳,从而提高了孵化率。

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

专题回顾
黄花鱼

黄花鱼

黄花鱼为鲈形目石首鱼科约160种鱼的统称,大部分分布暖海或热带沿海,少数生活于温带或淡水水域,含有丰...

桔梗

桔梗

桔梗别名包袱花、铃铛花、僧帽花等,是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可入药,味苦、辛,性平,归肺经,有宣肺,祛...

猕猴桃

猕猴桃

猕猴桃味甘酸,性寒,有生津解热、调中下气、止渴利尿等功效,含有硫醇蛋白酶的水解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...

山竹

山竹

山竹别称莽吉柿、山竺、山竹子、倒捻子等,原产于东南亚,对环境要求非常严格,为名副其实的绿色水果,...

牛黄

牛黄

牛黄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肝脏的胆结石,具有解热、解毒、定惊的功效,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、癫...

枇杷

枇杷

枇杷别名芦橘、金丸、芦枝等,为蔷薇科枇杷属植物,原产中国东南部,因叶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,成熟的...

藏獒

藏獒

藏獒是一种体型较大性格凶猛的犬,别称吐蕃獒、东方神犬、西藏獒犬等,原产于青藏高原,警觉性高,领地...

土豆

土豆

土豆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,学名马铃薯,别称洋芋、地蛋、薯仔等,为茄科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块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