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颡鱼疾病防治技术

发布时间:2015-07-25 21:32:57   来源:互联网   标签:黄颡鱼疾病防治技术
内容提要: 黄颡鱼是中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,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、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,黄颡鱼的病害也逐渐增多,危害加大,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黄颡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吧!

黄颡鱼疾病防治技术

黄颡鱼是中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,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、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,黄颡鱼的病害也逐渐增多,危害加大,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黄颡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吧!

黄颡鱼疾病防治技术

机械损伤

【病因】由于黄颡鱼喜集群生活,其胸鳍和背鳍长有硬棘,在生产操作和运输中易造成鱼体皮肤擦伤、裂鳍等机械性损伤,继发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,并以烂鳍和生长水霉为主要症状。

【流行】主要为网箱分养操作及大规格鱼种长途运输后受伤。

【防治】在拉网锻炼、运输中要细心操作。出苗时,暂养网箱时间不要过长,并尽可能降低暂养箱的放养密度。运输用水中可以适量添加土霉素,鱼种入池或入网箱前要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或30%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。

黄颡鱼疾病防治技术

黏孢子虫病

【症状】病鱼皮肤组织破溃,体表布有大小不规则的小白点,鱼体日渐消瘦死亡。

【防治】用90%晶体敌百虫配成0.1%~0.5%溶液,浸洗鱼体5~10分钟,或用90%晶体敌百虫化水后全池泼洒,用量为0.2~0.3毫克/升,隔1~2天再用1次,连用3次。

黄颡鱼疾病防治技术

烂鳃病

【症状】病鱼头部乌黑,鳃部苍白有黏液,鳃丝腐烂,鳃盖骨的内表面发炎充血,腐蚀脱落。

【防治】发病初期,在食场周围用漂白粉挂篓防治。病重时,用漂白粉溶液泼洒全池,使池水中药物浓度达1毫克/升,或用五倍子全池遍洒,使池水中药物浓度达1~4毫克/升,也可用枫杨树叶,用量为30克/米3,捣烂后全池遍撒。

黄颡鱼疾病防治技术

出血性水肿病

【症状】出血性水肿病由细菌感染引起,病鱼体表泛黄,粘液增多,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,腹部膨大,肛门红肿、外翻,头部充血,背鳍肿大,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,鳍条溃烂,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,胆汁外渗。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,胃肠内无食,胃苍白,肠内充满黄色浓液,肝脏土黄色,脾脏坏死,肾脏上有霉黑点。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,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,死亡率高达80%。高温季节,该病易暴发且来势猛,蔓延快。

【防治】养殖过程中,应密切注意水质情况,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,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毫克/升以上,适当降低鱼苗的放养密度,疾病发生后,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,连续3天。在投喂鱼肉浆时,每天应到饵料中添加1%食盐。

黄颡鱼疾病防治技术

水霉病

【症状】水霉病由水霉菌感染引起。水霉菌初寄生时,肉眼看不出异状,当肉眼能看到时,菌丝已侵入伤口且向内外生长与蔓延扩散,呈似灰白色的棉絮状附着物,病鱼游泳失常,焦躁不安,直到肌肉腐烂,失去食欲,瘦弱而死,若鱼卵上布满菌丝,则变成白色绒球状,霉卵成为死的鱼卵。严重危害孵化中的鱼卵和鱼体体表带有伤口的苗种和成鱼。此病在水温低时最易发生,多因在拉网、分箱、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。

【防治】在捕捞、运输和放养过程中,尽量避免鱼体受伤,并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。鱼种下塘前,用浓度为2~3%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,全池泼洒亚甲基蓝,使池水达到2毫克/升浓度,2天后再泼洒1次。受精卵在孵化前要进行严格消毒,水温最好控制在26~28℃,孵化过程中还要对受精卵进行再次消毒。

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

专题回顾
合欢花

合欢花

合欢花别称夜合欢、夜合树、绒花树、苦情花等,豆科合欢属落叶乔木,味甘,性平,有解郁安神、滋阴补阳...

无土栽培

无土栽培

无土栽培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栽培技术,由于比有土栽培具有许多优点,因此近几年来无土栽培面积发展呈...

党参

党参

党参别称防风党参、黄参、防党参、上党参、狮头参、中灵草、黄党等,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,古代以山...

驴

驴为马科马属食草动物,养驴是传统畜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,具有很高的养殖前景,驴肉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...

穿山甲

穿山甲

穿山甲别称鲮鲤、陵鲤、龙鲤、石鲮鱼等,是对穿山甲科穿山甲属的统称,多生活亚热带的落叶森林,鳞片具...

龟背竹

龟背竹

龟背竹别称蓬莱蕉、电线兰、龟背芋、龟背叶等,为天南星科龟背竹属常绿植物,原产墨西哥热带雨林中,株...

猕猴桃

猕猴桃

猕猴桃味甘酸,性寒,有生津解热、调中下气、止渴利尿等功效,含有硫醇蛋白酶的水解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...

蜻蜓

蜻蜓

蜻蜓别称丁丁、蚂螂、负劳等,为蜻蜓目蜻科和蜓科的统称,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,幼虫和成虫形态与习性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