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人健康 营养价值 家居生活 营养食谱 药材功效 饮食禁忌 农人养生 农人疾病

河豚毒素中毒症状

发布时间:2015-12-30 21:15:47   来源:互联网   标签:河豚毒素
内容提要: 河鲀毒素是鲀鱼类(俗称河豚鱼,河鲀与河豚实际上是不同纲的两类水生动物,通常以为成一种。)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,为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,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,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。

河豚毒素中毒症状

河鲀毒素是鲀鱼类(俗称河豚鱼,河鲀与河豚实际上是不同纲的两类水生动物,通常以为成一种。)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,为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,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,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。

河豚毒素中毒症状

河鲀哪里有毒?

河鲀毒素起源于生物体本身还是寄生物尚有争议,体内毒素的积累和分布因不同季节和部位而异。河鲀在生殖季节毒性大,且雌性大于雄性,而在不同部位中,卵巢>脾脏>肝脏>血液>眼睛>鳃耙>皮肤>精巢。一般肌肉中不含有河鲀毒素,但河鲀死后内脏中的毒素可渗入肌肉,此时鱼肉也含有少量毒素,提取毒素的主要原料为卵巢和肝脏。

河豚毒素中毒症状

河鲀毒素中毒症状

河鲀毒素的毒性比氰化物还要高1250多倍,0.5毫克即可致人于死命。毒素对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,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,可高选择性和高亲和性地阻断神经兴奋膜上钠离子通道,阻碍神经传导,从而引起神经麻痹而致死亡。河鲀毒素中毒潜伏期很短,短至10~30分钟,长至3~6小时发病,发病急,如果抢救不及时,中毒后最快的10分钟内死亡,最迟4~6小时死亡。

河豚毒素中毒症状

河鲀毒素中毒防治

1、河鲀鱼营养丰富,味道鲜美,有长江第一鲜之称。河鲀鱼的食用在中国、日本等亚洲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,并逐渐形成特有的河鲀饮食文化。日本还将河鲀宴视作国宴,招待贵宾。然而,即使对河鲀烹调人员进行专业培训,饭店得到卫生部门许可及实施特许经营,如加工处理不当,还会引起食物中毒及致残致死事故,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。统计在1972~1993年间,仅日本发生河鲀中毒者就达1258人,致死279人之多。中国河鲀中毒事件较多,最高为1993年,死亡147人。

2、河豚毒素对热稳定,于100℃处理24小时或120℃处理20~60分钟方可使毒素完全破坏。中国古书曾记载“河豚出于江海,有大毒,能杀人。”明代黄省曾的《鱼经》云:“凡烹调者,腹之子、目之精、脊之血必尽弃之。”“凡洗宜极净,煮宜极熟,治之不中度,不熟则毒于人。”这说明在烹调过程中河豚毒素是很难除去。

3、河豚毒素中毒一般采用综合对症治疗措施,如早期服用1%硫酸铜100毫升催吐。用1:5000高锰酸钾或0.2%活性炭悬浮液洗胃。静脉注射高渗或等渗葡萄糖溶液,以促进毒素的尽快排泄。维持呼吸。解毒,莨菪类药物包括阿托品、东莨菪碱、山莨菪碱、樟柳碱等大剂量应用对救治河豚鱼类中毒有显著效果。肌肉麻痹者可肌注1%盐酸士的宁2毫升及维生素B2、B6去麻痹,咖啡因、山梗烷醇酮和硫代硫酸钠与生理盐水一起静脉注射也有显著疗效。同时可采取补液等对症治疗措施。

4、自1990年《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》颁布以来,中国的法律规定就禁止食用鲜河鲀,这是基于生长在深海的剧毒河鲀鱼肌肉有毒而作出的防范规定。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/T543-2002“无公害家化暗纹东方鲀安全加工操作规范”规定该品种的肌肉TTX含量不应超过10MU/克,而其余部位包括卵巢、肝脏、脾、肾、血液、眼球、胆、胃、肠、心脏、腮均作为有毒废弃物处理。

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

专题回顾
冬虫夏草

冬虫夏草

冬虫夏草别名虫草、冬虫草、中华虫草,主要活性成分是虫草素,其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、抗肿瘤、抗疲劳、...

滴水观音

滴水观音

滴水观音又名滴水莲、观音莲,佛手莲等,台湾地区称姑婆芋,原产南美洲,为热带和亚热带常见观赏植物,...

橘子

橘子

橘子是芸香科柑桔属的一种水果,营养价值非常高,色香味兼优,既可鲜食,又可加工成以果汁等制品,肉、...

猴子

猴子

猴子别称猢狲,是灵长类中很多种动物的总称,动物界里最进化的一类,大脑非常发达,四肢可以使用简单工...

花茶

花茶

花茶就是将植物的花或叶或其果实泡制而成的茶,中国特有的一类再加工茶,主要以绿茶、红茶或者乌龙茶作...

黄鳝养殖

黄鳝养殖

黄鳝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湖泊、河流、水库、池沼、沟渠等水体中,除西北高原地区外,各地区均有记录,...

黑米

黑米

黑米是由禾本科植物稻经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类特色品种,为黑稻加工产品,营养丰富,食、药用价值高,除煮...

水蛭

水蛭

水蛭俗名蚂蟥,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,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,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,其干制...